> 景区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服务”从旅游业起步

2010-10-20 00:00:0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 “中国制造”的道路似乎充满不确定性。鉴于此,近日在北京举办的 “中国服务”发展论坛上,中国旅游协会提出一个新概念——“中国服务”。与会专家认为, “中国服务”应成为未来的国家战略,与 “中国制造”一起成为产业振兴的两个翅膀。

可以说, “中国服务”作为一个有具体内涵的特定名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论坛上,专家们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最有可能、最有条件成为 “中国服务”战略的核心产业和先导产业,未来 “中国服务”应该从旅游业开始,把 “中国服务”拓展到整个服务业,并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支撑。

“中国制造”的困境

“中国服务”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 “中国制造”还处于整个产业链低端。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中国制造”的相对低廉,也导致贸易摩擦不断,美欧发达国家千方百计要求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提出了更多的责任要求,甚至有国家提出要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剥离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际需求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中国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未来发展模式是什么,发展空间在哪里,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当前中国整体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 “中国制造”仍是一个必然选择。因此,在当前 “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背景下提出 “中国服务”这个颇具后工业化色彩的命题,目的就是想让 “中国服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升级的另一个翅膀。

“中国服务”的内涵是什么?与会专家认为,首先是将价值链从单纯的生产环节继续向前向后的服务环节延伸,最大限度获取商品贸易的增值性收益。然后,通过提高品质、扩大规模,塑造中国服务业的优良品牌,构造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 “中国服务”应成为中国的新形象、新品牌,并与 “中国制造”一起影响世界。

“中国制造”要走向 “中国创造”,就必须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塑造品牌,并提供增值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制造”今后能否具有可持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插上 “中国服务”的翅膀。未来, “中国制造”与 “中国服务”的结合将成为中国腾飞强有力的双翼。

“中国服务”先行者

与会专家认为,旅游业应该在 “中国服务”方面作出贡献,并且也是最适宜、最可能创造出 “中国服务”品牌的领域。

数据统计, 2009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600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我国已经进入旅游休闲消费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人均GDP还将不断增长。作为增长阅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消费将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发展目标中提出,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因此,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此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增强,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中国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按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是一个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型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综合性产品,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超过100个,是能够整合各类资源、创造有效增量、拉动多方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与其他产业特别是其他服务行业彼此相融,共生发展。温家宝总理去年考察海南时也曾说,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是一个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产业综合性强、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

从国际分工格局来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农业、制造业,包括相当一部分服务业都是发达国家在垂直分工的高端,而我们处于末端,耗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却得到最少的利润。但在旅游领域中,中国的旅游业完全有可能与发达国家形成 “水平分工”的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从 “追赶”走向 “赶超”。从旅游设施等硬件条件看,中国并不落后,但真正有差距的是软条件,核心就是服务。

上一篇:期待《旅游法》出台规范旅游业秩序 下一篇:中国成为世界旅游业复苏重要动力